中印衝突誰處下風? 文 : 寒柏

中印軍隊在拉達克地區加勒萬河谷的兩國邊境爆發衝突,以石頭及棍棒互毆,並造成死傷。坊間傳聞不斷,有人散播消息指解放軍死傷無數,且處於下風,到底是否孰實呢?

中方外交部稱,加勒萬河谷位於實控線中方一側,但印方自今年4月起越線修路架橋,單方面改變當地現狀。雙方交涉後,印方本已撤離越線人員及按中方要求拆除越線設施。可是,印方之後要求中方拆除觀察哨站,越界破壞中方帳篷,並攻擊中方人員,最終引發肢體衝突,造成傷亡。

印度外長則表示,爆發衝突的原因,是因為中方在實際控際線印方一側試圖樹立建築物。但其後印度總理則表示,中國大陸軍隊在衝突中沒有「越界」,並說明雙方軍人已經撤出衝突地點。印度總理的說法,可能是從側面說明,中方並沒有「越界」,即變相承認印方才是主動挑釁的一方;亦有可能是印度總理企圖為國內的民族情緒降溫,才會點明中方沒有「越界」。

綜合雙方的說法,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理應是中方在這區間樹立建築物,印度一方則企圖阻止,並率先挑起事端,破壞了中方的帳篷。那麼,傷亡是如何造成呢?

估計印度一方搞破壞並不是偶發事件。有可能是中方一直在這區域建設,印方則不斷搞破壞,幾個月以來不斷以這種方式影響中方的防務及建設。一如印度外長的說法,印度不想看到中方在實際控制線附近樹立建築物。中方可能在早前一直盡量容忍及㢠避衝突,但這次卻另外作好準備,並以綁有鐵釘的木棒伏擊來犯的印軍。

印度媒體在衝突之初公布,有一名上校及兩名士兵喪生。其後事件不斷發酵,後來印度一方公布,有一共二十名軍人喪生,大部份因重傷失救而死;並有多名印軍失蹤,亦有十多名印軍被俘而最後獲中方釋放。儘管有媒體不斷宣稱中方死亡人數至少有四十人或更多,但中方發言人表示沒有死亡四十餘人,說明消息全是虛假訊息。據新德里電台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稱,中國大陸軍方只有一名指揮官喪生。

至今,中方沒有公布確實的死亡數字,到底是何緣故呢?中方的死亡數字,就只有比印度多、比印度少和與印度相若三個情況。若是兩軍死亡人數相約,雙方打成平手,也不妨直接公布,就只有比印度多或印度少,才會有隱瞞的可能。那麼,到底中方的死傷是比印度多,還是較少呢?

筆者認為,若中國軍隊死亡人數較多,政府就算遏力隱瞞,也只能獲得一時的平靜。長遠來說,所謂「紙包不住火」,萬一消息泄漏了出去,所引起的輿論恐怕更難處理,亦大幅削弱了政府的威信;勉強隱瞞一時,只會是「得不償失」。因此,中方一直沒有公布的原因,就是中國的死亡人數遠比印度為低,為免進一步刺激印度的神經,或算是給予對方「下台階」,因此中方一直對死傷人數都是秘而不宣。

綜合來說,似乎是印方先挑釁而遭到中方的伏擊。中方亦遵從雙方的協議而不用槍械,但以釀有鐵釘的木棒攻擊印軍,雖然還不及刀劍般致命,但當地氣候惡劣,印軍受到出奇不意的伏擊而潰散,最終才會有多名印軍失救而死。

印度後來的反應,亦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。首先,中方釋放了多名印軍俘虜,但印軍並無扣留或釋放多名解放軍的消息。相對大規模被俘的一方,當然是處於下風。其次,印軍不再遵守約定,印度總理已授權印軍採取必要的反擊措施,包括允許前線部隊向中方開槍,算是「武力升級」的一種姿態。大概只有「吃了虧」的一方,才有需要急忙「升級」。最後,有消息指,印度已扣留了中國的貨品,打算為每項貨品進行檢查而非抽檢,算是回應了民間「抵制中國貨」的訴求。印度政府和民眾一起「抵制中國貨」則更好說明,印度人心底裡亦是認為印軍吃了虧。

儘管在這次衝突裡,應該是印度一方略處下風,但不代表中國值得高興。一來,「拳頭交」作不得準,絕不宜小覷印度雄師的實力。二來,與鄰國紛爭已是「下算」,以國伐國,利少而弊多,更不划算。三來,中國成為了印度國民的「仇恨目標」,亦無利我國的長遠經貿發展。

: 寒柏

從事金融業,自由撰稿,醉心武俠小說創作;近期發表《汴京遊俠傳》、《獵頭交易》、《清明上河記》和《天人》等小說。著作還包括《金庸雅集:武學篇》和《金庸雅集:愛情、影視篇》等等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